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和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给当今学前教育以重要的启迪。
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幼儿发展的思想。受卢梭等思想家的影响,蒙台梭利指岀儿童不仅具有肌体,还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她强调环境在生命的现象中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改变,但从来不能创造;但同时长期的教育经验又使她坚言,环境对人的智力、心理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绝不可忽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显著特点,即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心理具有吸引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和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方面,她指出儿童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0岁至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第二阶段是从6岁至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有意识学习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2岁至18 岁,儿童发展进入青春期。
(2)关于教育的环境及自由、纪律与工作之间关系的思想。蒙台梭利指出,对于新生婴儿而言,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对于3岁以后的儿童,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要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蒙台梭利提岀,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同时她也十分重视纪律的培养。她强调真正的纪律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她所谓纪律赖以建立的自由活动是指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她把这种活动或作业称作“工作
(3)关于幼儿教育內容的思想。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以及实际生活练习三方面的内容。
重视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其中以触觉练习为主。在实施感官教育时,她非常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她指出在感官训练可采用分解的办法,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简易的几部分进行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3至6岁的儿童已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并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她把书写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力图通过触觉的训练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书写练习。儿童掌握了文字书写的技能之后,再转入阅读学习。阅读教学和算术教学也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有时可采用生活中的实例,但主要的途径仍然是各种感官教具。
实际生活的练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促进儿童发展,有助于儿童独立性的形成;园艺活动,促使儿童脱离人为生活的束缚,发展儿童的智力和预见性;手工作业,主要指绘画和泥工既练习了手的动作,又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途径;体操,帮助儿童肌体正常发展;节奏动作,促进儿童动作的协调,发展节奏感。
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今学前教育的启迪
蒙台梭利儿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独具匠心之处,她要求手脑结合身心和谐的幼儿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她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当学前教育的启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蒙台梭利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烁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的自由和活动的重要性。她指出,儿童不仅具有肌体,还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她指出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2)蒙台梭利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3至6岁幼儿期的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她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蒙台梭利积极开办“儿童之家”,招收3至6岁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她指出对于3岁以后的儿童,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有准备的环境,即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这为当今幼儿园的兴办与发展,提供了榜样和经验。
(3)蒙台梭利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师的地位作用。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这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发展天性的重要思想,给后世学前教育以重大的启发。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前教育观念,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并且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